有讀者來函詢問針灸的效力,以及針後起疹子,由於許大夫每日都要為許多病患札針,所以想到剛好藉此問題,為許多人解惑,來函如下



感謝許大夫的詳細說明

聽人說針揪 會有效   但我不知我體質是否適合以前給人針過 結果長疹子 請問這可能是?原因

許大夫2009/01/11 18:37回覆

針灸當然有效,古人講:一針二灸三用藥,四導引五按蹺,用針的是上工,因為見效速而無傷肝腎之弊,世界衛生組織(WHO) 一九七九年時已認可四十三種針灸適應症,而一九九六年更提出六十四種針灸適應症。

目前針灸在美洲的美加地區,歐洲的德法等國,亞洲的中日韓,甚至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華人地區,針灸一直是方興未艾,在台灣也都是每位中醫師必習之技,由於材料簡單,適應症多,隨處可施,又不傷身,所以有人稱它是綠色療法

針灸適應的病症,許大夫依分類說明如下:

一、神經內科系統疾病(1)中風。(2)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痛。(3)顏面肌疾患(顏面神經麻痺)(4)坐骨神經痛。

二、運動系統疾病(1)頸肌痛--頸部扭傷及拉傷。(2)肩胛及臂肌肉痛(五十肩)--臂神經叢病灶、關節痛,肩部、上臂、肩部粘連囊炎(冰凍肩、五十肩)、肩鎖關節韌帶之扭傷及拉傷、肩及上臂扭傷及拉傷。(3)背肌痛--背部扭傷及拉傷、關節粘連性脊椎炎、背痛。(4)肌痛--肋間神經痛、神經根及神經叢疾患、肌膜炎。(5)腰肌痛--脊椎之病變、腰部椎間盤移位、腰痛、尾骶骨疾患、肌肉痙攣、筋膜症候群、腰部扭傷及拉傷、尾部扭傷及拉傷。(6)腓腸肌痙攣--肌肉損耗及廢用性萎縮。(7)關節強直及緊縮。(8)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創傷性關節病變、多發性關節病變或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病變、臏骨軟骨之軟化、膝內部障礙、關節痛、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肱骨內上踝炎(高爾夫球肘)、足底筋膜炎、足踝扭拉傷等。

三、呼吸系統(1)咳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咽喉痛)、急、慢性支氣管炎。(2)支氣管哮喘。(3)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四、腸胃系統(1)胃脘痛--急、慢性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消化性潰瘍、胃炎、胃炎及十二指腸炎。(2)嘔吐--賁門鬆弛不能及賁門痙攣、食道疾病、習慣性嘔吐、消化不良及其他胃功能性障礙、麻痺性腸阻塞、打嗝。(3)便秘。(4)泄瀉--感染性大腸炎,腸炎及胃腸炎、大腸局部性腸炎、非傳染性胃腸炎及大腸炎、激躁性結腸症、其他手術後之功能性障礙、功能性腹瀉、腸吸收不良症。(5)脫肛。

五、泌尿生殖系統(1)慢性腎炎。(2)陽痿。(3)遺精。

六、婦科疾病(1)經前緊張症候群。(2)月經不調。(3)痛經。(4)功能性子宮出血。(5)白帶。(6)子宮脫垂。(7)妊娠嘔吐。(8)子癇症。(9)閉經。

七、五官科系統疾病(1)鼻炎、鼻咽炎、及鼻竇炎、過敏性鼻炎。(2)牙痛。

八、皮膚系統疾病(1)接觸性皮膚炎、濕疹及痤瘡、皮脂腺囊腫。(2)蕁麻疹。(3)帶狀皰疹。

九、小兒科疾病(1)嬰兒腦性麻痺。(2)發展遲緩。



請注意,這邊的甄灸適應症,不是許大夫說的˙是國際間主管衛生健康最高層級機關WHO說的,它的可信度應該是無庸置疑的。當然,它所說的適應症在我們針灸古籍中早就有詳細記載了。



許多病症許大夫都有寫在各種疼痛專欄裡的其他文章中,大家可以參考。

一般而言,針灸有一個很棒的作用,就是許大夫常向病患解說的:具有雙向調節功能,即當人體於失衡狀態時,通過針灸某些腧穴,使機體回復平衡的狀態。即針灸既可使機體亢進狀態向正常狀態轉化,又可使機體低下狀態向上,以運動傷害而言,大抵是筋膜緊張導致疼痛,針灸能使張力釋放,故能療疾,反之亦然,當肌肉韌帶因鬆弛導致的不舒適,針灸又可使其恢復張力,換句話說,即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意思,你看,一支針,可以達到這麼好的功效,比起藥物的耗時備辦,是不是輕鬆多了呢?這也是古人把針灸的治療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啊。

至於您所說的針後有紅疹,大概是皮膚過敏現象,如果針後幾天就消失了,應該沒有甚麼影響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85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