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來函提到:醫生:我常常半夜小腿肚抽筋耶,西醫好像都說缺鈣質,但我吃了維他命還是不見效果.....
 
這位讀者的小腿肚抽筋,有可能是缺少鈣質;血鈣過低時由於神經 肌肉的興奮性增高,確實可引起肌肉痙攣, 手足抽搐。但為何是在手腳?全身都有神經與肌肉啊?這是因為手腳關節緊張,在扼住腿肚的地方把血管掐得更緊,導致血流不足,使局部更加缺鈣,因此造成低血鈣者易形成小腿肚抽搐現象。
 
這和女性生理期來時易造成頭痛情形類似,女性會有經期頭痛的,大部分都有頸部肌肉或項韌帶緊張的情形,平時由於血量充足,雖有血循不順暢的問題,但因血量充裕,尚不致造成頭痛腰痛狀況,但經期來時,血液充積於子宮內膜,導致凸顯頭部缺血問題,因而造成頭痛,腰痛情形亦復如是。
 
許大夫在前面提到手麻的治療,手麻的問題不外是神經血管受壓迫,排除腦內部的影響,從頸椎出來一直到手部的途中都是可能病灶,大部分的問題處理手肘屈肌肌膜緊張可以痊癒,少部分再加上頸椎的處理亦能見效,有人以為是骨刺導致頸椎受到壓迫,這在部分患者來說確是如此,只是比例沒想像中的高。
 
腳麻也是一樣,對應手麻相同的位置,從腰椎出來一直到腳趾的途中都是可能病灶,許多人也認為腳麻都是「椎間盤突出」、「骨刺」、「坐骨神經痛」、「腰椎壓迫」所導致,其實比例也不若足部屈肌肌筋膜疼痛來的高。而大部分的問題與處理手麻情形類似只需在膝膕窩部上下找出屈肌肌膜緊張的地方,用針刀鬆解即可解決惱人的腳趾麻木的問題。
 
要確定這些病位並不太難,通常這些部位有激痛點(trigger pointTrp)出現。呈現出來的外型為帶狀條索、筋結,這是因為激痛點引發一群緊張的肌肉纖維所造成的。
 
用問診與觸診的方式可以確診,通常在病患感受到疼痛的區域,找出條索筋結的部位,而患者日常的習慣中,有長期過度使用該肌群的現象,大概就可以判定為肌膜緊張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造成肌膜緊張症候群原因少部分可能與身體結構如骨骼長短不一、脊椎彎曲有關,但大部分原因則係患者姿勢不良或肌肉長期使用所致。
 
目前常用來治療肌筋膜疼痛症狀的方法不外以下幾種:針灸、激痛點注射、貼藥布或用噴劑治療、物理治療(包括肌肉按摩肌肉按摩與冷、熱、電療等),各種方法都有其特色與功效,但亦有所短。
 
1. 針灸:這是絕大多數中醫的治療方法,但力量有限,針灸藉由穴位或部位的刺激,可以增進疼痛區域的血液流量,但因刺激量小,對於較嚴重的疼痛力有未逮。
 
2.激痛點注射:這是西醫用來治療的方式,利用注入麻醉物質、類固醇等藥物來抑制疼痛、降低觸痛點的發炎現象,達到疼痛緩解的效果。疼痛的解除由數分鐘至數個月不等,隨患者激痛點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而異。特別是對於治療慢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可以造成局部纖維結痂,而達到極佳治療效果。但因為這種方法只是麻醉消炎,並沒有真正解決病灶發生的原因,所以有人形容這種方式為掩耳盜鈴,只是讓自己不知道痛而已,而少數人有麻醉藥劑過敏問題,也事不宜使用此方法。
 
3.藥布與噴劑治療:用「冷」或「熱」刺激皮膚感覺,減低激痛點的疼痛,通常也有少許效果。
 
4.物理治療:如肌肉按摩、等長收縮-放鬆運動或冷、熱、電療等舒緩肌肉緊繃,使疼痛感覺轉移或減輕,這是一般復健的標準治療模式,同樣也又效緩的缺點。
 
以圓針(小針刀)來治療激痛點,與西醫的乾針療法類似,不同的是,乾針療法是用一般注射針頭,和針灸一樣,都是用針尖去鬆解條索,只是較粗的針灸,而圓針(小針刀)則因兼具針與刀的特點,不但能達到乾針療法的作用,尤其更有良好的鬆解肌纖惟黏連的功效,可說是一種處理肌筋膜疼痛的好方法,既能鬆解肌筋膜緊張疼痛現象,又可以增進局部血液循環供應,對於修復受損肌肉,可說效果很好。
 
臨床上以這種方式治療腳麻病患,有效率甚高,甚至對於經常有小腿肚(腓腸肌)抽筋的人來說,圓針(小針刀)這種方法也非常有效。
 
以圓針(小針刀)鬆解局部激痛點,配合鈣的攝取量增加,多食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豆及豆製品、硬果類、芝麻、蝦皮、海帶、紫菜等。此外,注意戶外活動,多晒太陽,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增進鈣的吸收。對嚴重缺鈣者,可補充鈣製品,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等,如此必能防止小腿肚抽搐情形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85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