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很多人喜歡吃綠豆,清涼退火兼解毒,古籍綠豆功效良多,近來中央社新聞提到莊淑旂博士說:甘草煮水再浸泡綠豆,可提高免疫力,可防治H1N1新流感病毒。

新聞如下: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臺北7日電]

畢生研究癌症防治的莊淑旂博士年屆90高齡想退休了,但仍關心國人健康,今天談到最近的H1N1新流感病毒時表示,甘草煮水再浸泡綠豆,就可提高免疫力,把體內流感病毒趕出去。
莊淑旂表示,開水 2000cc燒煮好,泡入甘草100克 ,冷卻後,放進綠豆 400克,再浸泡68小時,即可把水拿來喝。這是一人份配方,兩人份就把份量加倍,並以
此類推。
她指出,甘草有解毒作用,綠豆也可排肝毒,喝下甘草綠豆水後,肚子會蠕動,略痛,不久就會排氣放屁,甚至排便,同時就會把體內的病毒排出體外,排毒後,身體免疫力提高,就不容易感冒了。
莊淑旂說,現在的病毒和以前不同了,最近的H1N1新流感,台灣沒有病例,她無法接觸並實際觀察新流感病人的病況,但是,對付許多流感病毒,如果已經進入人體,最重要就是不可讓病毒進補,要把病毒趕出去。
因此,莊淑旂今天推薦甘草綠豆水,做為防治各種流感的簡單食療配方,至於綠豆為什麼不用煮的方式,她說綠豆的酵素透過加熱會被破壞,用冷開水浸泡,綠豆酵素會慢慢的滲到水裡,喝下去更具食療效用。 
甘草綠豆,在本草書籍中以多有記載。
許大夫聊錄於後:
甘草

1.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2.分佈于甘肅、新疆等地。
【性味】甘;寒
【歸經】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瀉火解毒;利尿通淋。主熱淋;小便短少;陰莖中疼痛;胸中積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4.5g
【各家論述】
1.《醫學啟源》:善去莖中病。
2.《醫學入門》:生用,瀉胃火,解熱毒,除胸中積熱。
3.《本草備要》:淋濁證用之。
【功能主治】
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1)《本經》:"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

(2)《別錄》:"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髒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3)《藥性論》:"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制諸藥毒;養腎氣內傷,令人陰(不)痿;主婦人血瀝腰痛;虛而多熱;加而用之。"

(4)《日華子本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

(5)《珍珠囊》:"補血,養胃。"

(6)湯液本草》:"治肺痿之膿血,而作吐劑;消五發之瘡疽,與黃耆同功。"

(7)《綱目》:"解小兒胎毒、驚痼,降火止痛。"

(8)《中國藥植圖鑒》:"治消化性潰瘍和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實證中滿腹脹忌服。

(1)本草經集注):"術,幹漆、苦參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2)醫學入門》:"痢疾初作,不可用。"

【附方】

(1)治榮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甘草(炙)、白術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局方》四君子湯)

(2)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上藥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金匱要略》甘草乾薑湯)

(3)治熱嗽:甘草二兩,豬膽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食後薄荷湯下十五丸。(《聖濟總錄》涼膈丸)

(4)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甘草(炙)四兩,生薑(切)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去皮)三兩,阿膠二兩,麥門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棗(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炙甘草湯,一名複脈湯)

(5)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與甘草湯不差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溫分再服。(《傷寒論》桔梗湯)

(6)失眠、煩熱、心悸:甘草一錢,石菖蒲五分至一錢。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內服。(江西贛州《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7)瘧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細末,於發作前二小時取用一分放肚臍上,以膠布或小膏藥貼之。(徐州市《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8)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㈠瓦楞子五兩(煆研細末),甘草一兩(研細末)。混勻,每服2錢,每日3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甘楞散)㈡甘草粉1.0克,雞蛋殼粉1.5克,曼陀羅葉粉0.05克。混勻,飯前或痛時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甘殼散)

(9)治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

(10)治痘瘡煩渴:粉甘草(炙)、栝樓根等分。水煎服之。(《仁齋直指方》)

(11)治嬰兒目澀,月內目閉不開,或腫,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風:甘草一截,以豬膽汁炙,為末,每用米泔調和少許灌之。(《幼幼新書》)

(12)治湯火灼瘡:甘草煎蜜塗。(《怪證奇方》)

(13)治陰下濕癢:甘草一尺,並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漬洗之,日三、五度。(《養生必用方》)

(14)治農藥(105916054049等有機磷製劑)中毒:甘草四兩,滑石粉五錢。用時將甘草煎湯,冷後沖滑石粉頓服。一日連服三次。(徐州市《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15)治飲饌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飲無虞。(《本草蒙筌》)

(16)治鉛中毒:生甘草三錢,杏仁(去皮、尖)四錢。二味煎服,一日兩次,可連服三至五天。(《健康報》195610月)

(17)傷寒咽痛(少陰症)。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18)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19)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乾薑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乾薑湯"

(20)肺痿久嗽(惡寒發燒,骨節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下。

(21)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後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22)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23)小兒撮口風。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24)嬰兒慢肝風(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少許灌下。

(25)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26)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27)小兒乾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28)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灸後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29)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汁。

(30)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31)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灸,搗碎,浸入一升水中,經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飲甘草水。

(32)各種癰疽。用甘草三兩,微灸,切細,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鉛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復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33)初起乳癰。用灸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致阻塞。

(34)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35)陰部垂癰(生於肛門前後,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漸紅腫如桃子。成膿破口,便難治好)。用甘草一兩、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盡為度。劈開檢視,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取出細銼,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溫服。兩劑之後,病熱好轉,但須經二十天,腫痛才會消盡。

(36)陰部溫癢。用甘草煎湯,一天洗三、五次。

(37)凍瘡發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後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粉、麻油調敷。

(38)湯火傷。用甘草煎蜜塗搽。



【各家論述】《藥品化義》:"甘草,生用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癰腫,利咽痛,解百藥毒,除胃積熱,去尿管痛,此甘涼除熱之力也。炙用溫而補中,主脾虛滑瀉,胃虛口渴,寒熱咳嗽,氣短困倦,勞役虛損,此甘溫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補藥中不宜多用,恐戀膈不思食也。"



【毒性】

(1)甘草毒性甚低,但如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甘草水浸膏小鼠LD50靜脈注射為1.9432±0.467gkg,腹腔注射為6.8466gkg,皮下注射為7.8192gkg。甘草浸膏小鼠皮下注射的LD1003.6gkg,死因為呼吸麻痹,甘草甜素小鼠皮下注射最低致死量為1gkg,甘草次酸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308mgkgFml00小鼠腹腔注射LD50760mgkg。甘草次酸給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LD50101mgkg

(2)用甘草水煎劑給豚鼠連續灌胃6周,每日用量2gkg,觀察其慢性毒性。結果給藥組動物體重比對照組略有增加,但未出現浮腫;實驗期間無死亡,臟器重量檢查僅腎上腺重量稍有降低,為長期給藥由於甘草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所致。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狀腺功能,有降低基礎代謝的趨勢。

【摘錄】《中華本草》綠豆



《本草綱目》: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厚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涼粉,豆酒,或偏于冷或偏於熱,能致人病,皆人所為,非豆之咎也。外科治癰且有內托護心散,極言其神效,丹溪有論發揮。

治痘毒,利腫脹。

內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諸毒,宜連皮生研水服。《夷堅志》雲:有人服附子酒多,水腫如頭唇裂血流,急求綠豆,黑豆各數合,嚼食,並煎湯飲之,乃解。

(豆皮)解熱毒,退目翳。

(豆芽)但受濕熱鬱之氣,故頗發瘡動氣,解酒毒熱毒,利三焦。

《本草經疏》:綠豆稟土中之陰氣,故其味甘氣寒無毒。入足陽明經。夫丹石之藥,氣悍而性熱,多服則火動,上升為煩熱,甚則口鼻出血,狂悶躁擾。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故主丹石藥人毒發煩熱也。陽明客熱,則發出風疹,以胃主肌肉,熱極生風故也。解陽明之熱,則風疹自除。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熱氣奔豚者,濕熱客於腎經也。除濕則腫消,壓熱則氣下,益脾胃而腎邪亦自平也。

簡誤:脾胃虛寒滑泄者,忌之。

《本草蒙筌》:味甘皮寒肉平,能行十二經絡。煎湯解酒毒,煩熱兼除;作粉敷腫癰,丹毒且壓。益氣力,潤皮肉,厚腸胃,養精神。五臟能和,常食不忌。築枕夜臥,明目疏風。

《藥性解》:綠豆,味甘,性寒,無毒,入心、胃二經。主除熱毒,厚腸胃,散風疹,消腫下氣,補臟養神。留皮用。

按:綠豆寒則入心而瀉火,甘則入胃而和中。禹錫具稱其補益,宜長食之,又堪作枕,能明目,治頭風痛。

《景嶽全書》:味甘,性涼。能清火清痰下氣,解煩熱,止消渴,安精神,補五臟陰氣,去胃火吐逆,及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濕熱瀉痢腫脹,利小水,療丹毒風疹,皮膚燥澀,大便秘結,消癰腫痘毒,湯火傷痛,解酒毒鴆毒,諸藥食牛馬金石毒,尤解砒霜大毒。或用囊作枕,大能明耳目,並治頭風頭痛。

《本草備要》:瀉熱解毒。甘寒。行十二經。清熱解毒,一切草木金石砒霜毒皆治之。利小便,止消渴,治瀉痢。連皮用。其涼在皮。


《本經逢原》:甘涼解毒,能明目,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

《本草求真》:[批]清腸胃熱毒。

綠豆專入腸胃。味甘氣寒。據書備極稱善,有言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按此雖用參、芪、歸、術;不是過也。第書所言能厚能潤能和能資者,緣因毒邪內熾,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無一不受毒擾,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癰腫等症,無不用此奏效。並解一切草木、金石、砒霜等毒。煮汁則止消渴;磨粉合以乳香、丹砂,則能護心使毒不入;護心膏用此。築枕夜臥,則能明目疏風;杖瘡疼痛,則用雞子白調敷即愈。[批]綠豆粉。皮

尤涼於綠豆,退翳明目如神。[批]綠豆皮。粉撲痘潰尤妙。一市民誦觀音經甚誠,出行折一足,哀叫菩薩。夢僧授一方,綠豆粉新銚炒紫色,並水調,厚敷紙貼,杉木紮定,其效如神。皆有除熱解毒之功,而無補益滋助之力。且與榧子相反,同食則殺人。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少陰、足陽明經氣分。解熱毒,除煩渴,利小便,厚腸胃,消腫脹,散風火。能調和五臟,行十二經脈。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諸毒。

得大麻仁,治血痢。配赤小豆,解痘毒。

連皮用。


《本草分經》:甘,寒。行十二經,清熱解毒,利水和脾,功在綠皮。去皮即壅氣。煮湯加蜜或鹽冷飲。

《本草思辨錄》:豆本脾家中宮之物,而綠豆皮寒肉平,是為由中達外以解熱,故外科護心散,用綠豆粉使毒氣外出,若肌膚之熱毒,但須治肌膚者,更其所宜矣。

世以綠豆解藥誤,不知綠豆能壓熱解毒,非能於無熱毒之誤藥,亦化為烏有也。


【現代藥理研究】

1.  綠豆有降血脂作用。綠豆水醇提液可明顯降低正常大小鼠血清膽固醇,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家兔的血清膽固醇含量也有極顯著的降低作用。

2.  綠豆有抗磷燒傷作用。

3.  綠豆有預防腫瘤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85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